我国的市场经济虽然最早起步于农村,但发展到现阶段农村市场化程度已远远落后于城市。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多元的。疫情打断了产销链条,也提醒我们,应该努力完善市场,也应该努力利用新技术,掌握更多的销售渠道。

  4月14日,贾行全照例给几个熟悉的收购商打了一遍电话,得到的答复还是“等几天”。一个星期前,他种的30亩脆皮香瓜开始上市了,但往年来收香瓜的收购商,大半还没消息。

  虽然各地的封锁已经逐渐解除,但异地之间的往来,仍旧有许多困难,很多收购商还在观望,想等环境好一点儿的时候再说,只是贾行全的香瓜却有些等不及了。

  贾行全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李新庄镇黄坛村人,单县南临黄河故道,在漫长的历史中,形成了一片平坦的冲积平原,土地以沙地、淤地为主,早年曾是著名的粮食产地。20多年前开始大规模种植瓜果蔬菜。香瓜是其主要品种,2017年,“单县香瓜”获得国家“地理标志”证明商标。

  李新庄镇是“单县香瓜”的主产区,也是全国“一村一品示范镇”。李新庄镇副镇长田丽丽和记者说,今年该镇香瓜种植培养面积超过3万亩,占全镇耕地面积近一半,“由于轮作的原因,有些地种了几年香瓜之后,需要轮作,改种别的作物,不然,香瓜的种植培养面积还要大”。

  除了本镇种植之外,还有不少瓜农在外租地种瓜,往年这些香瓜也都会拉到李新庄镇,集中卖给收购商。

  “单县香瓜”名声在外,自然吸引了不少收购商,其中收购数量最大的,是来自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河南、河北等地的商人。贾行全说,“往年香瓜上市前,就有很多收购商提前打电话预订,我们不用考虑卖瓜的问题,在地头就卖完了”。

  在最开始,瓜农们的销售模式并非是这样的,10多年前,瓜农们还要自己销售,每年瓜熟的时候,自己拉着瓜到周边县城、市区的市场销售。

  李新庄镇孟楼村支书谢文凯和记者说,“在以前,瓜熟以后,每天都有人专门卖瓜,一次拉两三千斤,差不多要卖一天,也有几家人合起来,拉一大车去卖,卖瓜是个熬时间的活儿,卖瓜的人几乎干不了地里的活儿了”。

  随着农村市场的完善,慢慢的变多的收购商进入乡村,农民不再进城卖瓜,在地头就能卖了,“对我们来说很方便,不用出远门,不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也能扩大规模了,以前种三五亩,一个人卖就很费劲,现在种三五十亩,也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卖瓜的问题”,贾行全说。

  瓜农种瓜、收购商收购批发、零售商分销……十多年来,一个分工合作的市场链条已经成型。产业经济学者、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及说,“从农民一手包办生产和销售,到有明确市场分工,这是市场化的发展的新趋势,不独李新庄镇的香瓜如此,全国大多数农村、大多数农产品都是如此”。

  4月8日,贾行全的30多亩早熟香瓜第一次采收,比去年早了一个星期左右,大概收了2000斤香瓜,主要是博洋系列的博洋9号和博洋61号,两种香瓜都是脆皮香瓜,不耐储存,且难以运输,去年是收购商提前预订,直接装车运走了,但今年,熟悉的收购商要么没来,要么来了收购量少了。

  其实在第一次采收之前,贾行全就已经知道,今年可能要自谋销路,重操卖瓜的旧业了。他联系了很多附近县城的水果商超、农贸市场,从4月8日第一批瓜采收开始,每天花5个小时开车送货。

  不过,跟着时间的推移,香瓜逐渐进入成熟的高峰期,每天采收的量也会快速增加,贾行全估计,高峰期会从4月18日左右开始,那时候,30多亩地每天能采收3万斤左右,附近的市场、商超还能消化吗?

  谢文凯也在考虑销售的问题,和贾行全不同,作为村支书,他不仅要考虑自家的瓜,还应该要考虑全村的卖瓜问题。

  谢文凯和记者说,孟楼村今年有1800多亩香瓜,还有一些种植户在外面租地种瓜,去年价格好,每亩地收入大概在1万左右,一家人种20亩,就能收入20万,所以今年很多种植户都扩大了规模。孟楼村种脆皮香瓜不多,这是新品种,孟楼村今年才开始种。

  其实,从春节封村以后,李新庄镇的瓜农、镇里的干部乃至县里的干部,就开始考虑和筹备香瓜的销售问题。并且帮助种植户联系市场、水果店、商超等销售机构。此外还联系了社区,在县城及周边各个社区里宣传,发动居民购买。

  但相对于产量,本地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。整个李新庄镇,2020年早熟脆皮瓜的种植培养面积,大约有4千亩到5千亩,主要是羊角蜜、博洋9号和博洋61号,按亩产5000斤算,大约2000万斤至2500万斤,也就是1万吨至1万2千吨左右,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,假如没有外来的收购商,仅靠本地消费,要消化这么多香瓜并不是特别容易。更不用说,还有2万多亩的厚皮香瓜,紧接着就要上市。

  “我们想过电商销售,也正在筹备,但很难运用到脆皮香瓜上”,田丽丽说。脆皮瓜不能磕碰,收购商的大车,可以集中运输,尽可能减少损耗,电商销售要走快递,而快递过程中难免磕碰。田丽丽他们联系了不少做农产品的电商企业,但几乎都不愿意做脆皮瓜,只愿意做晚熟的厚皮香瓜,相对来说,厚皮香瓜在快递运输中的损耗要小得多。

  田丽丽和记者说,虽然脆皮香瓜很难通过电商销售,但他们并没放弃电商计划,“我们打算办一个线月底举行,到时候种植户、镇里、县里的干部也会上网促销,县长也会直播卖瓜。

  线上销售主要是针对适合电商的厚皮香瓜,4月底正是厚皮香瓜大量成熟的时候。此外,单县还有数千亩葡萄,那时候也成熟了,可以一起卖。

  曾经调研过果蔬运输的陈及也认为,电商销售对生鲜瓜果的帮助可能比想象的小,“电商要考虑损耗率,如果破损太多,他们就要赔钱,当然不愿意干”,他说。

  早熟的脆皮香瓜和晚熟的厚皮香瓜之间,只有两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差,这也代表着,短时间里,销售的压力会慢慢的大,而不是逐渐缓解。

  谢文凯他们也在筹备网上销售的事情,想要利用互联网推销香瓜。孟楼村办了一个合作社,合作社里的人,目前已经准备好了直播间,并发动村里的主播、在外地的村民共同推销香瓜。“我们的想法是,若能够打开销路,就不仅卖合作社内种植户的产品,也卖村里其他人的产品。但我们也是头一回,所以目标定的不高,今年就是保证存活下来,盈利的事情只能留待以后了”。

  除了通过种种办法自救之外,瓜农和当地干部也在不断地联系熟悉的收购商,时至今日,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封锁都已经解除,同时,农业部门也三番五次下达文件,保障农资供应、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的畅通,但来到李新庄镇的收购商,仍不如往年多。

  身在湖北的彭中洲,每年4月都会赴李新庄镇收购香瓜,每次在那里待一到两个月,总共会收购500-600吨香瓜,运往湖北销售。“几乎所有的品种我都收,多的时候,8吨的车,每天能收2-3车”。

  但今年,彭中洲还在犹豫,“想过去,但不知道去了要不要隔离,跟当地人打听过,有的说要隔离,有的说做核酸检验测试就可以了,现在也没个准信儿,还在打听消息”。

  彭中洲表示,今年肯定还会去李新庄镇,身处湖北的他,也同样着急。“往年过了春节就开始做生意,先做一段橙子,然后去山东收香瓜,然后是西瓜,秋冬接着收橙子,今年到现在还没开工,也想早点儿开始。更麻烦的是,即便开工了,生意也难做,经历了这段封闭的日子,人们的消费量也下来了,卖不了那么多了”。

  身在郑州的秋建华已经开工了,他做批发生意,也做零售,有自己的水果商超,一直都没有停业,但销量只有往年的一半,瓜果的平均价格也比去年低3成多,“去年这时候,香瓜的批发价是5块,今年只有3块5左右”。

  春节以后,秋建华已经去了一趟山东,不过去的是潍坊。他打算过几天去李新庄一趟,但同样会减少收购量,而且,此前的外出之行,让他心里有些发憷,“吃饭、住宿都不方便,确实很麻烦”。

  “现在成熟的香瓜,在去年10份就开始搭棚,随后育苗,2月份定植,4月份就可以上市了,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”,谢文凯说。

  多年以来,瓜农生产、收购商收购分销、零售商零售的模式,已经成了大多数农业产品产销的普遍模式。但突如其来的疫情,中断了市场链条,收购商不来,瓜农陷入困境,不得不另想办法自救。

  是产业链条太脆弱?还是市场化本身出了问题?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,是否更具有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,如果瓜农们依旧自己进城卖瓜,情况会不会好点儿?

  “可能事实不是这样”,陈及说,“疫情影响下,人员、货物流动受限,价格下滑,确实给每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风险,尤其是生鲜水果,既不耐储存,运输也挺麻烦,受损的可能更大,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化有问题。”

  产销分工,全国乃至全球流通,是市场化的结果,也是市场发展的趋势,陈及表示,“一般的情况下,产销分工是基于平等互利的前提而形成的。同时,市场化程度的提升,也是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简单来说,假如没有高度市场化,没有细致的产销分工,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,农产品在小区域内流通,农民种菜、种瓜果,只在本地销售,就很难规模化生产,因为小区域的消费量是有限的,消费需求是多样的,这使得农民不得不小规模地生产不一样的产品。不可能像现在这样,推动农业产业,进行规模化地特色种植,一个县城几万亩几十万亩种一种作物”。

  陈及认为,农产品销售链条的断裂,恰恰是市场化程度不够的结果,市场经济虽然最早起步于农村,但发展到现阶段已远远落后于城市。“成熟的市场应该是多元的。这一次,疫情打断了产销链条,也提醒我们,应该努力完善市场,也应该努力利用新技术,掌握更多的销售经营渠道。疫情是意外灾害,谁都没想到,但灾害发生后,应思考怎样减少损失,及时让市场畅通地运作起来”。

  陈及表示,“面对当前的困境,多方求助是一个办法,但不能只靠一个办法,还需要积极自救。事实上,我们现在大部分乡村,是有一定的自救条件的。举例来说,由政府出面,把地方的行业组织如蔬果协会、种植户等组织起来,进行多方面的推广促销,比如网上销售是一个渠道,还可以作为一个常规渠道,以此丰富销售渠道和模式,增加销售量。其次,还可以积极进行产销地之间的对接,比如说收购商来不了,但我们大家可以自己组织货源,组织运输力量,把产品送过去,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协调销售地的市场,比如批发商业市场、商超等,让运过去的产品能顺利进入市场”。

  面对市场销量下降的问题,陈及认为,可以发动地方的冷链资源,“我们的祖国很多地方,都已经建立起来一整套专业配套的冷藏系统。这些冷库并不是常年都在使用,比如装苹果、梨的冷库,这时候可能就是空的。假如有这样的条件,政府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协调这些资源,把滞销的农产品暂时冷藏起来。如果能通过冷藏技术,拉长供应时间,哪怕拉长的时间并不多,也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供应压力”。不过,田丽丽和记者说,冷藏的方法已经尝试过,并不适合香瓜储藏。

  此外,陈及也呼吁,值此危难之际,产销所有的环节,应该同舟共济,共渡难关,“这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倡导,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。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一,在一般的情况下,产销双方是互利的,大家都有利润,这个关系才能稳定长久地发展,市场才会繁荣。而当遇到困难的时候,尤其需要信用来维系,比如供求关系变了,但双方仍能合作,互相帮助,自然能够长久发展。反过来,价格变了,脸也变了,自然不能长久。我们的农产品市场化的时间还短,在过去也发生过很多价格一变就翻脸的情况,有农户为了多卖几毛钱,把合作多年的收购商抛开,转身卖给出价高的人,也有商人价格一降就毁约,让农民卖不出去,这都是短视的行为,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。”

  陈及认为,在市场的发展中,应该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市场观念,“注重诚信,不断磨合,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产销双方的职业素养和市场意识,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同舟共济,才能更好地渡过难关”。

上一篇: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
下一篇:武汉菜价每日价格表

产品展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