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赤松茸正是采摘期,平均每天都有20多人来采摘,销售额在4500元左右,收入很可观。”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钢铁村种植户史立国激动地说。近日,走进钢铁村的林下赤松茸种植基地,记者看到,一朵朵赤松茸已破“草”而出,探出红褐色的“脑袋”和白色的菌柄,长势喜人。

  发展特色林下产业,是突泉县立足良好自然资源禀赋、深思熟虑后的精彩作答。为了让绿水青山“底色”更亮,金山银山“成色”更足,实现“山上有水、山下有林、林下有药菌、院院有产业、园园有收益”的发展目标,突泉县利用现有林地,发展林下种植,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、经济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道路。

  盛夏时节的兴安大地,草木葳蕤、硕果盈枝。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的300亩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实施松林里,43名嫁接师正手舞刀具,一派繁忙景象。

  一削、一剪、一贴、一绑……经过嫁接师的一番熟练操作后,樟子松与红松“喜结连理”。“嫁接的过程要稳、准、快,这样成活率才能有保证。”来自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的嫁接技术专家姬少玲手把手指导着。

  “红松是珍贵的木本油料之一,可产生的效益较高,但红松造林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,造林成活率低,生长速度慢。樟子松属于速生型树种,具有耐干旱、耐风沙、抗贫瘠、造林成本低的优势,经过‘樟嫁红’可快速缩短红松的生育周期,红松的产量也能得到明显提高。”姬少玲介绍说。

  目前,科右前旗樟子松嫁接红松的2000亩已全面完成,嫁接苗木近8万株。“樟嫁红”究竟能产生怎样的经济收益?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周振宇给记者算了一笔实在账,“嫁接后的樟子松5年结果,8年盛果期。松塔个头大,松子颗粒饱满,盛果期每棵可结40到50个松塔,是普通红松的2倍,每个松塔产果仁约1两,一亩地约保留40棵红松,亩产果仁160斤至200斤。每斤市场收购价格在40元左右,去掉各种成本,一亩地老百姓就能净赚5000元至6000元。”

  这两年,扎赉特旗也通过低产林改造项目,既促进农民稳定增收,又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,奏响了荒山“吐绿生金”的丰收交响曲。

  在阿拉达尔吐苏木图门嘎查,通过“榛子+药材”种植模式改造低产林,挖坑、整地、管护环节均通过“以工代赈”方式动员村民参与,村民在每个环节都能拿到相应的工资。

  “我们可以在家附近干活挣钱,过几年药材出售了,我们还有分红。”阿拉达尔吐苏木图门嘎查二队村民小梅说道。

  “今年计划改造低产林发展榛子林种植1.5万亩、中药材1万亩,为乡村振兴按下‘加速键’。”扎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吴胡格吉勒图说。

  今年以来,兴安盟投入资金3050万元建设经济林基地1.75万亩,新建文冠果示范基地1.1万亩、建设林果示范基地2000亩、樟子松嫁接红松2800亩,嫁接改造提升0.43万亩。目前,全盟300万亩木本油料原材料基地和200万亩特色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初具规模。

  在科右前旗额尔格图镇努布企嘎查,今年村民王奇把家里的350亩低产林都换成了优质沙果品种龙丰,他满眼希冀地望着果林说:“现在的科学种植、科学培育真是不得了,苗木的成活率提高了,产果量提高了,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提高了,果树也是‘致富树’,以后的每年都是有盼头的。”果树离丰收尚早,可是在他的表述中,仿佛看到了春天花香扑鼻,秋天果子挂满枝头的盛景。

  仲夏时节的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新丰村风光旖旎,每逢节假日,这里就会迎来了不少游客。市民张鹏的几个朋友从外地来到巴彦淖尔,他特地带他们到五原去看看新农村建设、欣赏田园风光。“胜丰镇的灯笼红远近闻名,今天天气挺好,约了几个朋友来这儿亲手采摘,一方面我们自己采摘新鲜、味道比超市的好,另一方面,我们也来体验下这儿的田园风光。”

  曾经的新丰村是一个道路泥泞、设施落后的村庄。2018年,当地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,打通水电路网的同时,还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、垃圾分类等设施,小山村开始了“美丽蝶变”,特色采摘、乡村旅游等产业逐渐兴盛起来。

  在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三组,村道两旁种满了成片的果树,编织成了一道道绿网,环绕在村道、广场和村民的房前屋后,村子成了花果园。一路欣赏着翠绿的美景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。穿过花果林,村民张慧琴家就在果园深处。

  见到张慧琴时,她正在果园中对自家的梨树进行日常的养护,为提高果实品质,实现增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。“我们这里水土条件好,改革开放起就开始种植果树,林果种植有40多年历史,发展梨产业也有30多年了,所以我们这里的梨很好吃很受大家欢迎,每年梨熟了后有很多游客慕名来采摘,我不但可以通过采摘挣钱,还能为我的农家乐吸引来不少游客在这里吃饭。”说起她的这些梨树,张慧琴满满地自豪感。

  张慧琴的梨园只是塔尔湖镇的发展梨产业的“小角落”,目前在塔尔湖镇梨树种植培养面积已达1000余亩,主要以种植早酥梨、苹果梨等品种为主,因其具有口感好、酸甜适度、水分足、极耐贮藏等特点,市场认可度极高,主要销往自治区区内、北京市、上海市等地。

  塔尔湖镇的农户每年通过种植梨树,亩均收益可达3000元左右。同时,塔尔湖镇还栽植了葡萄、海红果等20个品种的果树50万株,果品年产量可达1.6万吨,产值3200万元,是五原县顶级规模的集中连片千亩经济林示范园,年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采摘购买。

  用“特色”把游客吸引过来,还得想办法让游客“留下来”。为此,塔尔湖镇以萤乡农场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,以河套黄河谣生态旅游文化区建设为重点,加强完善联丰民俗文化村、巴美国家湿地公园、科普教育示范园、万亩果园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,形成了集观赏、采摘、垂钓、品尝、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观光带,让游客来得勤、吃得好、住得下、玩得开心的同时,也让当地村民生活美了,腰包鼓了。

 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让乡村成为充满魅力一方水土。在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巴音塔拉嘎查,自来水、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,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处理,乡村的里子越来越现代舒适,青山绿水的田园风貌也给村民留下了美丽乡愁。与此同时,巴音塔拉嘎查还开展村庄清洁行动“积分制”考核,并延伸到乡村建设、社会治理、家庭美满等,配套推出“积分超市”、“积分分红”举措,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。

  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阴山山脉顶端有个迷人的空中草原,名字叫阿拉腾浩日格山顶草原,阿拉腾浩日格位于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浩日格嘎查境内,这里的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,山峰险峻,云吞雾绕,气势磅礴。是一个典型的高山草原,置身浩日格空中草原,伸手仿佛就可以触摸到蓝天白云……据说,康熙帝北巡时,曾登临阿拉腾浩日格山游览,这里的树木翠绿,百花娇艳,泉水喷涌,溪水潺潺让他非常陶醉,由衷赞美此地“五灾不清,四季如春”。从此阿拉腾浩日格美名远扬塞北。看了美景,玩儿累怎么办?这里还有个“浩日格空中草原牧家乐”,你可以在这里尽情的吃着手扒肉、喝着酸奶、唱起草原的歌,吃饱喝足了就可以住在蒙古包里,抬头看着那漫天的星星,这里的气氛你是在城市里完全体会不到的。

  夏日的乌拉特草原雨水充沛,绿草如茵,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赏景观光。乌拉特草原牧人之家负责人呼格吉勒图笑着说:“今年草原上到处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,游客既可以欣赏草原美景,品尝正宗的蒙餐,还能体验骑马、射箭等活动。我们这儿每天能接待八九百人,每天有2万多块钱收入。”

  近年来,巴彦淖尔市以建设河套文化特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,围绕“八百里河套、塞上水乡、田园风光”核心主题,全力发展全域旅游、四季旅游、全要素旅游,形成黄河风情游、田园休闲游、草原观光游、沙漠探险游、中蒙跨境游等多种业态,打响了“草原水城绿色巴彦淖尔”旅游品牌。

  巴彦淖尔市先后建设实施了黄河河套文化旅游区、五原县抗战纪念园、乌兰布和沙漠国际度假旅游区、青春湖、三盛公黄河风情特色小镇、纳林湖生态旅游区、乌拉特部落、海流图生态园、宝日汗图度假村等50多个旅游项目,并建成了一批依托自然风光、美丽乡村、传统民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,全市已有乡村牧家旅游点186家,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河套乡村、乌拉特草原田园牧歌生活,有力地拉动了全域旅游发展。

  目前,巴彦淖尔市652个嘎查村把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纳入村规民约,7个旗县区已全部完成村庄分类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,农村牧区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94%以上的行政村。围绕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发展思路,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。着力开发河套美食、特色民宿、果蔬采摘等多种旅游项目,全力打造农牧业旅游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格局,让游客白天有得看,晚上有得玩,走时有得带,探索出一条农民增收、农业提质、农村振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子。

上一篇:农村里有这样一种果实 曾是康熙帝的独爱 养分丰厚!
下一篇:重庆邮电大学成功研发第三代半导体功率芯片;大基金二期入股北京智芯微…

产品展示